澳门人威尼斯3966(中国)官方网站

相关新闻

一代宗师 精神永存

发布时间:2009-04-09 兽类学报编辑部
2009 年3 月27 日,我国著名的兽类学家和动物生态学家,我国兽类生态学和啮齿动物生态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兽类学报》的名誉主编夏武平先生仙逝,终年91 岁。
夏先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我国的兽类学和动物生态学的发展事业。早在1950 年夏先生即开始进行啮齿类动物分布、习性及生活史的调查及有关鼠疫防治的研究,提出了在啮齿动物中只有少数种类可保持鼠疫菌的观点。1952 年夏先生赴东北参加反细菌战工作,揭露了美军利用投放带有鼠疫菌的小田鼠进行细菌战的真相。1954 -1956 年夏先生与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小兴安岭红松直播防鼠害的研究,提出了鼠害爆发与播种时间有关的观点。1957 - 1958 年,夏先生与同事在查明了黑线姬鼠与大兴安岭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疾病传播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流行。20世纪60 年代初,夏先生积极承担有关农业害鼠研究的国家任务,取得了显著成就,极大推动了我国啮齿动物生态学的发展,为中科院动物所在日后发展成为全国农牧业鼠类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夏先生高屋建瓴,特别注重学科发展和建设。1962 年在寿振黄先生和夏先生主持下,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动物生态学研究室,对兽类学的学科建设和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66 年夏先生调入中国科学院澳门人威尼斯3966,率先成立了生态研究室,以他的远见和睿智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建立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开创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先河。
1980 年在夏先生的积极倡导下,成立了中国兽类学会,并主持创办了《兽类学报》。同时主编出版了多期《灭鼠和鼠类生物学研究报告》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等文献著作。1984 年,他撰文提出极端环境对兽类的影响、生态系统中能流物流的作用、天敌或寄生虫与疾病对动物种群乃至生态系统的作用、兽类的化学通讯,以及种群动态及最佳获取量等研究方向,具有前瞻性、开拓性与指导性,为开创与发展我国颇具特色的鼠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与鼠害治理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上世纪70 年代开始,夏先生曾多次撰文阐述有关鼠害治理的生态观,强调鼠害多在生态平衡失调的情况下产生,并随生态系统的演化而变化,鼠害治理应遵循生态学原理,以求鼠害的根治;同时提出了“凡鼠都有害的观点是错误的”,“鼠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或功能是十分复杂的” 观点,对农、林、牧和卫生等领域的鼠害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夏先生特别重视人才培养和提携后人。自1976 年以后,为了提高澳门人威尼斯3966在职人员的外语水平,组织外语培训班,培训语种包括英、日、俄等,这些举措为后来科研人员出国进修访问和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为缓解当时的人才断层问题有重要贡献。
夏先生德艺双馨,他对学术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学科发展和建设有雄伟的胆略和气魄,对待同事有宽厚的胸怀,对科学研究有执着的追求。他对学术研究的严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的学识和品行,赢得了学界的敬仰和爱戴。
夏先生以自己在青藏高原工作的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提出了科技工作者的“牦牛精神”:“忍处恶劣的条件,啃食低矮的青草,提供浓郁的乳汁,充当高原的船舶,不畏艰苦,忍辱负重,不计报酬,但求贡献。这种牦牛精神正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追求。”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牦牛精神”。
夏先生在推动我国兽类学和动物生态学特别是啮齿动物生态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无愧为我国兽类生态学和啮齿动物生态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
夏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兽类学界和动物生态学界的一大损失,在学界我们失去了一位导师,在生活中我们失去了一位益友。夏先生在我们心中永远是一座丰碑。我们将传承和发扬他的精神,继续和发展他所开创的事业。
夏武平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
《兽类学报》编辑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澳门人威尼斯3966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