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人威尼斯3966(中国)官方网站

    综合新闻

    生物标本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1-11-22 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

      2022年中国科学院澳门人威尼斯3966将迎来建所60周年庆典,在整理、查找标本过程中,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馆员惊喜地发现了夏武平先生采集的螺蛳标本和模式标本,以及标本馆保存的最早的动植物标本。小心翼翼地翻看着百余年前制作的标本,不禁伫立良久,难抑激动。虽然从事标本馆工作几十年,但从未见过如此久远的珍贵标本。

      夏武平先生是我国兽类学和啮齿动物生态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其实,夏先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接受国家任务,才开始正式从事啮齿动物的研究。夏先生早年主要从事腹足类和鱼类学研究。

     
    螺蛳-夏武平先生手写标签

     
    张氏螺蛳-模式标本

      这件螺蛳标本是夏先生早期从事科学研究的见证。1979年12月2日,夏先生沿滇池西岸的公路,由龙王庙到海口,采集了一系列标本。其中,在西华村标本材料中发现一个新种,命名为张氏螺蛳(Margarya tchangsii Xia, sp. nov.),以纪念张玺先生对中国的贝类学以及无脊椎动物学的卓越贡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1982年第四期《动物学研究》上。

      夏先生于1966年调入澳门人威尼斯3966工作,自此扎根西北。成立了生态研究室,建立了海北定位站。即使在晚年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继续为科学研究贡献力量,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兽类学和动物生态学发展事业。夏先生是真正践行“牦牛精神”的典范,其不畏艰苦,但求贡献,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从其书写上,也可以窥见一斑。标本上,夏先生手写的标签,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如同现今印刷体一般规矩,但又透着手写体的灵气与美感。

      整理中,还发现了标本馆珍藏的早期动植物标本,包括1884年-1887年采集的龙胆科(Gentianaceae)植物标本、1905-1907年采集的禾本科(Gramineae)植物标本;1922年采集的鸟类树麻雀(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Stejneger,1885)标本和1926年采集的北鹨(Antus g.gustavi Swinhoe,1863)标本。这些标本大多已经历了百余年沧桑,对今天的科学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其中龙胆科标本是何廷农老师在1986年国际合作中通过标本交换等形式而获取的。何老师在长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集积累了大量龙胆科标本,并于2002年出版了A WORLDWIDE MONOGRAPH OF GENTIANA、2004年出版《中国龙胆科植物研究》一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小齿龙胆


    高山龙胆


    密花假龙胆


    拂子茅属一种,现已修订为:野青茅


    冰草属一种,现已修订为:偃麦草


    树麻雀普通亚种


    北鹨指名亚种

      小心翻阅着标本,如同翻看着研究所和标本馆发展的历史。近六十载栉风沐雨、不断攀升的发展过程中,渗透着一代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辛苦付出,体现着学者的责任,表现了大科学家的风采。手捧标本,深感责任重大,吾辈更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百倍的悉心来珍爱这些标本,使其珍藏百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撰稿人:陈晓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