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人威尼斯3966(中国)官方网站

综合新闻

追忆感人事迹 传承优秀品德 树立创优标杆

—以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以身边的事带动身边的事

发布时间:2011-03-24 组织人事处

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加大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创先争优活动学有标杆、做有榜样,营造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2011年3月21日,澳门人威尼斯3966和青海盐湖研究所邀请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谢铭,做“创先争优活动优秀中共党员杨澄中先生事迹报告”。澳门人威尼斯3966所长张怀刚、副所长陈世龙;青海盐湖研究所所长马海洲、党委书记胡彦民、副所长贾优良出席报告会,两所的中层管理干部;党支部书记、支委;研究生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张怀刚所长主持。

杨澄中,男,汉族,1913年4月17日出生,江苏武进人,中共党员,1937年毕业于原中央大学物理系。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7年12月28日在兰州逝世,享年74岁。

杨澄中先生是中国原子核科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第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届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曾任中科院兰州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原子核物理学会理事长,甘肃省物理学会理事长和甘肃省科协副主席。1979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任数理化学部核学科组组长。

杨澄中1945年去英国留学,先后在莱士特大学物理系和利物浦大学物理系就读研究生,并兼任利物浦大学助理讲师,于1950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受聘为利物浦大学物理系讲师。1951年,他放弃英国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国参加祖国建设事业。1955年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台大型700 kV质子静电加速器,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批原子核物理实验研究用闪烁探测器和核电子学仪器,1957年负责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台400 kV高压倍加器。这些设备为在中国开展原子核物理实验研究创造了条件。1957年杨澄中先生率领一批年轻人赴兰州,开展了轻核反应和快中子物理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到1965年,一个包括加速器科学技术、实验核物理、理论核物理、核化学、核电子学和核辐射探测器等门类齐全的原子核物理综合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祖国的大西北已初具规模。当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接受了二机部下达的与氢弹研制有关的两项任务。在工作最紧张的时候,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但是杨澄中先生一直坚持继续进行研究工作,经过全所科技人员5年艰苦努力,这两项研究分别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获得二机部的高度评价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全奖。为了使中国的重离子物理研究尽快走向国际核物理研究的前沿,杨澄中先生对分离扇重离子回旋加速器(HIRFL)的设计和建造倾注了巨大的精力,甚至当他生病住院,躺在病榻上还念念不忘HIRFL设计建造中遇到的难题。

谢铭书记通过同志们眼里的杨澄中、儿女们心目中的杨澄中、外国专家盛赞的杨澄中等一系列逸闻趣事,用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一句句朴实的言语,感动了现场所有听众。他说:杨澄中先生一生奉献,淡泊名利,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把强烈的爱党爱国情怀和对事业的无比忠诚落实到行动中,忘我工作、奋力拼搏,高龄之年仍战斗在科研一线,是我们学习的典型楷模。他的事迹很好地体现了中科院的优良传统、院风与精神,他的爱国奉献、深明大义、勤奋敬业、创新求实等方面大的成就、小的言行处处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品格。希望大家以杨澄中先生为榜样,像他那样做人、做事、做学问,为实施中科院“创新2020”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撰稿人:王萍)

报告会场

谢铭书记做报告

座无虚席 认真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