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人威尼斯3966(中国)官方网站

      综合新闻

      玉树,心之切,情之深!——中国科学院科技救援进行时

      发布时间:2010-04-20 所办公室

       

      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工作人员整装待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百名医护人员、40多名藏族实习学员,全力救治来自青海玉树的20名伤病员。经过几天的细心治疗和照顾,20名伤员病情稳定。4月18日早上,病房里面还来了一名特殊的志愿者——82岁的美国志愿者史蒂芬正在用不流利的汉语鼓励7岁的藏族小女孩阿依玛珠。CFP供图
       
      本报记者  宋华龙  通信员  王晶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大地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再次划开了一条巨大的伤口,7.1级地震!民舍坍塌!群众被埋!夹缝中的生命在等待救援,断壁残垣下的孩子在渴求光明。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生命!在灾难袭来的第一时间,中国科学院紧急部署,于当日成立了中科院科技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即刻启动科技救灾工作。向灾区,向玉树,火速出发,刻不容缓!
       
      行动,争分夺秒
       
         4月14日13时56分,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紧急启动应急响应,随即,携带高分辨率光学相机的航空遥感飞机从绵阳机场起飞,开始执行青海玉树地区地震应急监测任务;
       
         4月14日15点30分,遥感飞机获取了地震灾区第一批空间分辨率为40厘米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图像清晰显示了距震中24公里的玉树加日切括倒塌的房屋景象;
       
         4月15日晚,上海微系统所郑敏与微电子所杨乐、石宇、邓思宇携带部分宽带应急通讯指挥系统设备从北京直飞西宁;
       
         4月16日清晨,上海微系统所龚勇、廖亮、吴寿强又携带从上海和南京紧急调拨和采购的设备飞往青海。
       
         此次调往玉树的应急系统,是上海微系统所自主研制的MiWAVE宽带无线通讯设备,可通过中国电信的主干网快速组网,建立图像、视频双向高速数据传输的无线应急通信系统,确保灾区的情况及时准确地传达至外界,曾在汶川抗震抢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救援,前赴后继
       
         青海盐湖所、西北高原生物所的情况如何?有没有科研工作者正在玉树进行野外考察?是否出现人员伤亡?地震发生不久,中科院兰州分院迅速与两家研究所取得联系——盐湖所全体人员平安!西北高原生物所目前一切均好!这是令人欣慰的消息。同时,救援的步伐依旧迅速。
       
         4月16日9时,兰州分院党组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青海玉树县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院院长程国栋挂帅,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王学定担任常务副组长。王学定传达了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关于对玉树抗震救灾的指示,并对兰州分院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10时40分,由兰州分院副院长杨生荣带队的分院救援小组急速前往青海灾区开展赈灾工作;
       
         14时30分,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一行4人携带大气电场仪也直奔西宁。寒旱所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电场仪,可测量大气平均电场强度及其极性的连续变化。在地震监测当中,该仪器主要是通过测定大气电场变化,分析研究雷电暴结构及其活动主要参数,来为地震监测及预警服务,曾在汶川救援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16时30分,4辆汽车承载着先前到达的上海微系统所、微电子所相关科研人员和青海盐湖所、西北高原生物所相关保障人员共12人由西宁飞驰前往玉树;
       
         成都山地所准备就绪,已前往灾区开展科技救灾工作;
       
         北京半导体所向灾区捐赠LED照明灯200套;
       
      ……
       
         救援的心情如此迫切,救援的步伐不肯停歇。
       
      赈灾,全力以赴
       
         玉树,海拔4493.4米。春天的气息在这里还是似有若无,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快,羽绒服也不足以抵挡那逼人的寒气和彻骨的冷风。高原反应更让救援人员头疼得仿佛要裂开,双腿像灌了铅。余震,还在不停袭来。然而,这一切和生命的希冀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经过16小时的艰苦行程,4月17日上午9时,由微系统所、微电子所相关科研人员和盐湖所、西北高原生物所相关保障人员一行12人组成的宽带应急通讯指挥系统救援队的第一批队员到达玉树灾区。来不及喘一口气,全体队员立即投入救援工作。
       
         应青海省救灾指挥部的要求,救援队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宽带应急通讯指挥服务,保障前方救灾指挥部与青海省救灾指挥部的通讯畅通,同时为中国国际救援队提供通讯服务。
       
         上午10时, 杨生荣在西宁与青海省科技厅厅长解源就中科院抗震救灾事宜进行协商,并现场协调了寒旱所的救助行动;
       
         11时30分,寒旱所科研人员携带大气电场仪随同青海省地震局救援队从西宁出发前往玉树灾区;
       
         16时30分,宽带应急通讯指挥系统救援队第二批队员携带部分仪器设备从西宁奔往玉树;
       
         同时,武汉测地所3名专家也抵达西宁,即将同中国地震局物探中心救援队联合实施地震学现场观测。
       
         救援在高效有序地开展,一切为了生命!
       
      爱心,涌向玉树
       
         中华民族骨肉情深,血浓于水。
       
         4月15日,西北高原生物所的全体职工在所党委的号召下积极开展了爱心募捐。
       
         白发苍苍的老夫妇相互扶持着将百元钞票投入捐款箱中;研究生饱含泪水送上一份份爱心;孩童在母亲的怀中送出了全家人的祝福。
       
         据悉,从11点半至下午3点,短短3个多小时,西高所的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研究生等共计捐款24722.4元。
       
         兰州分院青海玉树县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也已发出了号召,分院全体职工和研究生正在积极为受灾地区人民募捐款项。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国科图兰州分馆、兰州油气中心、青海盐湖所……点滴爱心正在汇聚生命之泉,祝福的暖流正在涌向玉树。
       
         此刻,爱心的投递依旧在进行中。
       
         中科院在行动,我们在努力,玉树要坚强!
      (转自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