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人威尼斯3966(中国)官方网站

    科学传播

    冬探青海湖

    发布时间:2009-06-29 吴玉虎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称为“错温波”,意为“青蓝色的海洋”,从北魏起才始称“青海”,青海省由此而得名。湖区海拔3 200米左右,湖面面积有4 400多平方千米,绕湖一周全长约360千米。湖周主要分布有高寒杂类草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场肥美,牛羊成群,是青海省重要的天然放牧场。 

      青海湖鸟岛是我国闻名世界的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生态研究区。每年夏季,都有超过10万只的斑头雁、鸬鹚、棕头欧、鱼鸥、赤麻鸭等水鸟来这里繁育后代,安享天然。每到这个季节,更有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来这里观鸟、拍摄,亲近自然,尽享青海湖畔蓝天白云、青山碧水、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高原美景。然而,外界却很少有人了解青海湖冬季的妙境神韵,更无人肯专程前往青海湖亲身领略那种千里冰封的壮观意境。而知道青海湖是大天鹅在我国的越冬地之一的人则更是少而又少,至于见到过青海湖越冬大天鹅的人就更是寥寥无几了,甚至就连祖祖辈辈居住在湖畔的牧民,其中的大多数人也都只是知道,而并没有注意到或是没有亲眼见到过大天鹅。可见青海湖越冬大天鹅及其栖息环境的神秘与封闭。 

      2002年2月初,受中央电视台社教部“中国天鹅”节目摄制组的邀请,我们乘车来到了距西宁市约300千米的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准备观察拍摄大天鹅在这里的越冬情况并考察、了解、搜集青海湖大天鹅越冬的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环境和食物的来源、种类等有关资料。鸟岛保护区的管理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千里冰封青海湖 

      为了了解大天鹅在青海湖的越冬地范围,一大早,我们离开了保护站招待所,驱车沿着通往鸟岛的公路,去寻找青海湖在其西北部接收的最大的一条河流——布哈河的入湖口。据说那里有不冻的水域,往年冬季常有大天鹅等水禽活动。 

      下了公路,汽车行驶在满是覆雪的湖滩草地上,很快就又驶上了雪被覆盖下的青海湖冰面。我虽说多次到过青海湖,但那都是在夏季,而冬日的青海湖景色,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果说夏日的青海湖美景使人心旷神怡的话,那么,冬季的青海湖就和青藏高原上的鄂陵湖、扎陵湖等其他湖泊一样,是另外一番景象,而且给人的也是另外一种感受。虽然除了千里冰封的湖面冰雪,就再也看不到别的什么景色了。但是我们却可在这时领略到大自然的另一种美——冬日的美。在这里,我们如同进入了一个用白雪凝固的世界中,山是白的,路是白的,湖水也凝成了白色。阳光下的白雪耀眼炫目,覆盖了辽阔渺远的湖周的群山莽原,远处白茫茫的一片,起伏的山峦仿佛大海涨潮时连绵不断的白色波涌,银亮炫目,给人一种北国冬日的雄浑壮丽和静谧超脱感。 

      冰面上并非是一律平坦光洁,时而也会有一两条裂缝,宽度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深度有时也可达一米以上,而长度竟可达千米,就像地震的裂缝一样。汽车行驶在上面,周围偶尔会传来冰层冻裂的声响。一声裂响有时会像游蛇一样连续不断,一直传到很远,常会使人担心有冰面塌陷的危险。在湖面上,每隔一段距离,还会出现一道长短不一、宽窄不等而且高矮各异的冰积垄。大大小小、厚薄均匀的冰块或直立、或斜依、或侧卧、或平躺,相互拥挤、堆积成的这一道道弯弯曲曲、似墙非墙的冰积垄,像游龙一样扭动着身体伸向远方,看上去非常壮观。给一望无际、毫无层次的辽阔冰雪湖面平添了几分动感。这种情况,我在黄河源头的鄂陵湖和扎陵湖也见过。这似乎应是除冰面裂缝外,寒冻力量作用的另一种结果。当湖水受冻结冰、体积变大时,就会在冰面相对较薄的地方拱起,破裂,堆积,形成冰垄。随行的保护站的小侯还告诉我们,青海湖的化冰开湖也会在湖岸造成类似冰垄堆积的情形,只是外人很少见到罢了。 

      每年的4月下旬左右,青海湖的湖面结冰就会融化,重现千里碧波、万倾浪涛的夏日美景。只不过这青海湖的开湖分为文开和武开两种。所谓“文开”,就是在风和日丽、气温渐升的情况下,湖水温度渐渐回升,湖冰逐渐变薄、缩小,直至分割、破碎,完全融化。这种开湖,犹如春雨润物般悄然无声。使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突然见到融冰开湖后的连天碧波,这才意识到冬去春来了。然而,青海湖经历最多的开湖方式还是“武开”。由于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低压、寒冷、昼夜温差大,并且季风盛行。特别是在每年的冬春季节,刺骨的西北季风常可达到七、八级,并且有时可以连续刮上几天几夜。每当春季来临,气温回升,季风就更是频繁而猛烈,这便促使了青海湖冰面融化的速度。起先是环湖周围向阳浅水处的冰最早消融。然后,在大风的作用下,引起湖水动荡,冲蚀冰缘和湖冰的底面,使冰面缩小,冰层变薄。在气温不断升高的情况下,冰下动荡的湖水和冰面肆虐的大风共同作用,使已经厚薄不均的冰层会在一瞬间四分五裂,突然间坍塌、破碎,形成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冰凌,漂浮水面。这些破碎的冰块,在动荡的水面漂游、碰撞,又因风拥挤、摩擦。风大时,就会片片竖起,层层垒迭,更加拥挤得顺风被推向岸边或是湖心。如此,随着水流,乘着风势,一拨又一拨,一次又一次,一层又一层,层层迭加。最前面的冰块常可被后面冰块的一次次冲击强行推上湖岸。而最后面的冰块还会因湖浪后撤、风力减弱的瞬间,随水后退、漂散湖面,为再次聚集、撞击蓄积力量。如果风向变了,这些冰块就得重新安排座次,再造拥挤场面,直至风平浪静或是完全消融。这一过程由于水借风势,风助水威而愈演愈烈。因而在风力和水势达到高潮时,这种场面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其间所发出的风声、水声和拥挤、摩擦、碰撞声等混合声音,更是有如排山倒海、墙倒房塌,甚至令人心惊胆战、彻夜难眠。 

      我曾与1978年在鄂陵湖旁的一个被称为“死鱼湖”的地方,就领略过这种湖冰武开的自然威力。由于死鱼湖水深只有1—2米,侧立竖起的冰块群是抵着湖底被巨大的力量直接推上岸边沙滩的,所以,随着冰块被推上岸的,除了湖底泥沙外,同时还有大量的鱼。我们走近小湖边,惊愕地发现在小湖的北、东、南三面的湖岸沙滩上约有一道5~10米宽的死鱼带。整个湖的三面湖岸全是由堆积的密密层层的冻鱼叠摞铺成的,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大小不等的冰块。俨然一道用冻鱼砌成的防波堤。有些散落在较远处的鱼已被大风吹成了鱼干,但绝大多数集中在一起的都是硬邦邦带冰的冻鲜鱼。这些都是在当地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气候下被迅速冰冻的活鱼。大约5~10米长的一段就可装满一辆大卡车。我们骑马巡视了一程,才知道这堆积的鱼带竟有1 000多米长。因为当地的藏族不吃鱼,所以。可想而知竟有多少吨鱼白白地浪费在这里。这么多的鱼,人虽无福消受。但是,这里的水鸟却坐享其成。成千上万只棕头鸥和别的水鸟欢快地喧闹着,飞起来遮天蔽日,落下去一片灰白,尽情地享用着这些天赐美味,场面非常壮观。 

      青海湖由于水深,因而虽未听说过有鱼儿被推上岸的事情发生,但是,这种场面依然是壮观异常。所以,有机会赶上这种青海湖湖冰武开场面的人,虽不能说是三生有幸,最起码也应该是今世有缘。而对于大自然的神功妙理和奇趣奥秘,也一定会感慨、佩服、欣赏和敬畏,直至五体投地。 

      我们下得车来,仔细观察、拍照这些组建冰积垄的冰块。在阳光下,这些冰块透射出美丽的翡翠绿色,真是让人眷恋不舍,留恋往返。末了,进入湖中十几千米的我们,却始终也没有找到布哈河入口的不冻水域,甚至连布哈河水道的确切方位也不得而知,更没有见到大天鹅的影子。不过,我倒是认为,我们刚才所遇到的那一道冰积垄,很有可能就是布哈河进入青海湖的河道所在,只不过可能该河因今冬水少、天冷而被冻住了。果真如此,就足见今冬天气寒冷的程度和茫茫冰面对人的方位判断力的影响之大。尽管如此,我们却看到了青海湖冬日的壮美,领略了青海湖千里冰封的意境,了解了青海湖文武开湖的过程,同样应该是收获不小。 

    • 喀喇昆仑山上:三拍野牦牛